闽人智慧· 福州篇①|明代就有!福州这项技艺凭啥登上北京冬奥会?

2023-05-09 16:51:57 来源:福州新闻网

福州,千年古城,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有诸多纵观古今的人类智慧的结晶。今天起,我们带大家一起打开专属福州的智慧记忆。

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,福州有一项技艺瑰宝——喜箩,亮相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,赢得外国媒体连连点赞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项传统技艺历经百年,得世人推崇。

作为非遗技艺,喜箩有啥奥秘?

跃动于指尖上的技艺

吴航喜箩年代久远,身份“尊贵”,起源于明代中期,是官宦及贵族人家用于盛放食物的食盒。

喜箩

在福建南平、宁德、莆田等地市尤其福州长乐、台江、福清等区县均得到广泛使用。喜箩为爱而生、为喜而作,“箩”与福州本地话“老”谐音,为白头偕老、长长久久之意,又因其颜色红火、形状圆满,寓意婚姻圆满幸福,日子红红火火,深受百姓喜爱,常常在添丁、结婚、祝寿等喜庆场合使用。

如今,随着适用场景和需求的多元化,喜箩经过几百年使用优化,形成现在的款式,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,让这项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。

匠心独具 三兔飞奔

作为第六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、第二批福州市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“吴航喜箩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李绍龙今年推出最新生肖年喜箩作品《三兔送福》。

李绍龙最新生肖年吴航喜箩作品《三兔送福》。吕灿婷 摄

箩面中间大大的“福”字,展现着精湛的编织技术,三只飞兔环绕在“福”字周围,朝同一个方向飞奔,循环往复,象征着多子多福和人生积极向上的境界。

《三兔送福》设计图。吕灿婷 摄

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图案,其实暗藏着许多细节设计。李绍龙:“如果只设计一只兔子和一个‘福’字,构图上不太适合圆形的喜箩。后来我和女儿一起思考了十多天,才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的藻井图——《三兔共耳图》上得到灵感。”

双层提篮喜箩。吕灿婷 摄

吴航喜箩制作工序繁杂,需经上山挑竹、选竹、编织、捆边、上漆等二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。一个完整的喜箩有三层,第一层是坯,第二层是套,最外层是眼。三层都完成后,还要按尺寸裁剪好,将三层叠加在一起,用边甲固定好并压实整平,再用藤条捆边,最后用加工好的竹篾串边。

篾条筛选、晾晒、编织。吕灿婷 摄

而这其中,制坯编花是吴航喜箩最讲究也是最复杂的一环。喜箩编花采用经纬编法,无法像画画一样每一笔都能自由操控,要想呈现图案的动感,靠的是极好的眼力与记忆以及熟练程度,编花错一步就必须拆了重编。

全新制作 实现1→30

吴航喜箩制作的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——竹子需要选择三年树龄的,韧性才足够,不容易折断;竹子破篾条后要将水分完全控干,才不会导致编织过程中喜箩变形;上漆时要少量多次,避免出现上色厚薄不均的情况……光靠一个人是很难极好掌握全流程的制作细节。

李绍龙编织吴航喜箩。吕灿婷 摄

为了提高吴航喜箩生产效率,带动更多人传承这项非遗技艺,李绍龙开启了“人工流水线”的全新制作模式,这也让许多在家务农的人多了一份工作和收入。采取多人协作后,有的负责编织,有的负责串边,有的负责绑边,现在一天至少可以制作完成30个吴航喜箩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
工人正在编织喜箩。吕灿婷 摄

除了规模化生产喜箩,李绍龙还接手了一项工作。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人带着自家传承百年的老旧喜箩找到李绍龙,希望他帮忙进行修复。

李绍龙尚在修复的老旧喜箩。吕灿婷 摄

为了让喜箩修旧如旧,李绍龙须要采用和其原规模相同大小和厚薄度的篾条进行连接,细心找到破损处再用鼠尾刀将“补丁”嵌入,随后上清漆进行覆膜,让喜箩得到保护。

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

近年来,李绍龙的作品《全家福安 一生长乐》《五福》等被收藏于福建省非遗博览苑。

吴航喜箩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收藏展示。李绍龙供图

同时还多次开展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活动,让学生体验和了解非遗文化,向年轻一辈展示吴航喜箩制作技艺。

李绍龙在各院校传授喜箩制作技艺。李绍龙供图

为了开辟更广阔的市场,接下来李绍龙计划加入卡通图案等更受大众青睐的图案元素,不断丰富喜箩色彩,同时对吴航喜箩的形状作出大创新,使之可以成为家中常备的笔筒、收纳盒等,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、展现当代价值。

吴航喜箩“全家福”。吕灿婷 摄

吴航喜箩制作技艺在传承和弘扬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。李绍龙告诉记者,他的女儿李树是产品设计专业大四本科在读生,今年毕业后也将投入吴航喜箩传承事业中,与他一起将祖先留存下来的吴航喜箩制作技艺发扬光大。

李绍龙正在与女儿沟通吴航喜箩设计方案。吕灿婷 摄

对于女儿的决心,李绍龙感到十分欣慰。他说,吴航喜箩蕴含着福州乃至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,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,今后他也会继续保持初心、守护匠心,让吴航喜箩非遗传统文化赓续相传。(长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灿婷)

标签:

企业要闻

新闻快讯